西赵家庄村简介
岚山区巨峰镇西赵家庄村,位于巨峰镇东北处,距镇驻地3.5公里,背靠“朝园观”山,前有兖石铁路和青赵公路。全村现有301户,790口人,耕地面积共有990亩,山场1100亩,优级绿色高产茶园456亩。
南茶北引第一村。一九六六年,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日照县商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,将江南绿茶首先在巨峰镇西赵家庄村试种成功,并将西赵家庄村誉为“南茶北引第一村”。陆羽《茶经》开篇曰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”。自上世纪六十年代,“江南佳人”远嫁北国,巨峰镇有幸成为“江北绿茶之乡”。一九七0年建成全县第一座初制茶厂——“巨峰区‘九、一六’联合初制茶厂。南茶北引第一园,这片茶园面积18.5亩,是日照市1966年南茶北引的第一块试验田。而今,历经40多年的风雨沧桑、寒冬酷暑,10次较为严重的冻害,这片茶园依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,不得不让我们感慨茶树那顽强的生命力。
古遗址“朝园观”。朝元观位于巨峰镇西赵家庄村村北朝元山南麓,据传始建于宋代。至民国年间有山门3间,内供“老母”塑像(也称老母殿)。大殿5间,内供元始天尊塑像。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。东为三官殿,西为牛王殿。殿两侧由客房3间,伙房一大间。观周围砌有乱石院墙,占地面积约3亩有余。原西南角有古银杏一株,冠盖约500多平方米,民众用“东边枝子跑开马,西边枝子行开船”来描绘和形容之大。据传,该树围径达10几米,枯洞可容4-5人,后遭雷电枯死。从根上长出大、中、小三棵银杏,其中大的胸径有三人围粗,上世纪40年代被伐。树下有枯井一眼。山门外有黑龙潭,潭上有升仙桥,尚志记载:“金张永寿年十四修道于此,之大德五年(1301)之日,白鹤绕庭,羽化而去,升仙桥即遗址”,抗日战争期间被毁。观后有一山洞,称黄姑洞。朝元观“山峦环抱,树木幽深”。民间曾流传顺口溜:“进了山东省先看老牛顶,进了日照县先看朝元观,上有黄花洞,下有黑虎潭,一棵白果树不知几千年,东北枝子跑开马,西北枝子行开船,还有东南枝最小,弯弯曲曲到下元(涛雒镇),要问下元有几里,不远不近四十里”。抗战期间中共日照县委、日照县民主政府曾在这里召开会议。1945年夏,日军在老牛顶安据点时,县政府根据上级指示忍痛将观焚毁。现尚存宽90厘米、厚30厘米、长2.2米的原升仙桥石条。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,水不在深,有龙则名。”朝元山的山不算高,水不算深,却栽有嘉木绿茶,酿得香茗“碧波”。山以茶而平添不少仙气,更因茶而闻名遐迩。沿山麓拾阶而上,可直通朝元山顶。但见群峰苍翠,山谷幽深,林木蔚然,鸟飞禽鸣。花树掩映下的“炒茶木屋” 古朴雅致,与山庄景色浑然一体。
碧波山庄风景区。“嫩芽簇拥巨峰秀,碧波荡漾绿茶香”。位于朝元山下的碧波山庄茶文化风情园,“清风拂绿柳,白水映红桃。舟行碧波上, 人在茶中游。”碧波山庄,名不见传,却青山碧水,美不胜收,虽是人工建造,却以天然山水见长。它因山之势,依水之宜,将亭榭楼阁点缀于自然山水之中,巧夺天工。碧波山庄,每个季节,都有不同的景致,尽情感受碧波山庄的秀美风光。
碧波茶业有限公司就坐落于风情园中,集茶叶科研、栽培、加工、销售、茶文化传播、餐饮、宾馆、旅游休闲和园林绿化于一体。在这里,可以参观碧波茶业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。经过几道繁琐的工序和制茶师们的辛勤劳动,色、香、味俱全的精致茶叶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。碧波茶业有限公司凭借一流的厂房,一流的设备,一流的工艺技术,一流的卫生条件,一流的管理水平,造就了一流的产品——日照碧波绿茶。
优美居住场所“农家乐”。西赵家庄村结合“百里绿茶长廊”, 重点开发“住农家屋、吃农家饭、干农家活、享农家乐”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。游客既可以旅游观光,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、农家乐趣,又能亲自劳作,采摘茶叶、各种水果。还能品尝到茶叶面条、茶叶水饺、茶叶煎饼等特色农家饭。为振兴“南茶北引第一村,更好地挖掘中国茶文化的底蕴,现已成立村级茶叶技术专业合作社1个,并于2013年成立了“日照市岚山区农凯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”,该社现已参入社员58户,为旅游观光客人观茶景、品绿茶,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打下良好的“农家乐”优美住居场所。
巨峰镇西赵家庄村真诚欢迎各位游客到省级旅游特色村旅游、采茶、品茗、观光。
联系人:黄庆开:13561909041